戒糖一個月后,他的身體狀態回到了18歲!
糖比煙草更毒?戒糖比戒煙更難?吃糖上癮還有救嗎?
在所有的煙草包裝盒都注明了“吸煙有害健康”,但是在任何食物包裝上,你并看不到“吃糖有害健康”——世界上最甜蜜的毒藥:糖,比煙草危害更大的“毒藥”,正在入侵人類的生活。
有營養專家說:想要皮膚好,用再貴的海藍之謎,不如戒糖一個月。但是這太難了!戒糖,比戒煙更難,這不僅是意志力問題。
《一部關于糖的電影》(英文名:That sugar film)向我們揭示:當今社會,糖無所不在。
圖片來源:《一部關于糖的電影》
當你把含糖食品都下架,世界上所有的超市幾乎都會被搬空。
圖片來源:《一部關于糖的電影》
在工業流水線的體系下,糖,正悄無聲息地藏身于各種食物。在你意識不到的時候,你可能已經吃了太多的糖 。
糖:沾滿鮮血的罪惡史
糖,從公元前8000年甘蔗在新幾內亞被馴化、被世界廣泛種植,糖就成為了人類最親密的朋友。在這個星球上,糖影響著萬千事物,也牽動著滋味江湖。但是你可能不會知道,讓我們能感覺到幸福的糖,它有著極其黑暗、罪惡的歷史。
11世紀,英法基督教十字軍在中東首次見到甘蔗糖,他們將這種令人感到甜蜜美妙的“神奇食物”帶回了歐洲,從此,糖成了歐洲貴族和富人的昂貴美食。
圖片來源:紀錄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Ⅰ 因權欲而起的圣戰》
在14世紀的倫敦,糖的價格為2磅/公斤,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50美元一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糖這種昂貴的東西起初只在藥店里出售,并被認為能醫治從眼科到胸科的許多疾病。在英國,只有王室、貴族才可以日常隨便享用糖。因此,糖變成了社會地位的象征。
15至19世紀,糖成為歐洲世界發展的動力之源。因為糖無論是作為王室貴族身份象征的珍貴品,還是平民日常所需的消費品,糖本身就被賦予了較強的政治色彩和經濟色彩。
大西洋航線的開辟讓歐洲人第一次在遙遠的土地上生產供歐洲市場消費的商品。非洲海岸、加勒比海岸以及美洲大陸,都發展出大規模的種植園。這期間,為了白色黃金,人類進行了罪惡的奴隸買賣。16世紀,美洲的原住民作為收割甘蔗的勞動力被奴役,據不完全統計,有6000萬人因殘酷的勞動,缺乏醫療保健或試圖逃跑,死于甘蔗田。
直到18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迅猛地橫掃全球,法律上才逐漸取消了奴隸貿易,糖價也大幅下跌,人們才真正從糖的困守中解脫出來。中產階級和窮人也能夠自由的享用糖所帶來的甜蜜滋味。(本章節資料來源:[美]西敏司《甜味與權力》)
糖:合法的“毒品”
十九世紀末,隨著糖價的降低,人類愛糖愛到發狂的地步。英國的居民平均每人每年要吃47磅(約等于21.3KG)。到了20世紀初,這個數字增加到了100磅!(約等于45.3KG)。
糖的消費量劇增,因糖引發的各種疾病開始顯露。人們研究發現,糖是導致肥胖、蛀牙、糖尿病、心臟病、癌癥、高血壓、痛風、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癡呆、其他炎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煙草將“吸煙有害健康”這種警示性標語印在紙盒上,售賣甜食的商家可不會將“攝入過多糖分有害健康”標在包裝袋上。砂糖融化在飲料、食物里消失于無形,往往讓人產生“我沒有攝入太多糖”的錯覺,但數字不會騙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5年制定的《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建議,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5%(約25g)。5%有多容易被打破?喝一杯奶茶今日份糖攝入量就爆表了。
據WHO統計,2016年世界上約有19億人口被列入超重行列,其中約6.5億人被臨床診斷為肥胖。
2016年世界肥胖人口 | 圖表:果殼
體重超標隨之而來的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有數據表明,全球范圍內,成人平均每天飲用含糖飲料0.58份;每年導致184000人死亡,其中133000人死于糖尿病(72.3%),450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4.2%),6450人死于癌癥(3.5%)。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糖尿病人報告》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達4億多人。
在很多健康專家眼里,糖像毒品一樣容易讓人上癮,只是一直在被合法使用。
人們這才意識到,該“減糖”了。
含糖飲料每年導致死亡人數比例 | 圖表:果殼
進入減糖時代,尋找健康甜
2009年加州大學兒科內分泌教授Robert lustig發表了一個名為《糖:殘酷的真相》的演講,獲得800多萬的點擊率,被認為是打響“反糖運動”的第一槍。
圖片來源《吃不吃糖:為什麼我們要在乎》
新加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禁止高糖飲料廣告的國家,這是新加坡“向糖尿病宣戰”的最新舉措。禁令將覆蓋包括印刷、廣播和網絡在內的所有媒體平臺。我國也推出了“三減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不管是從人類健康還是社會經濟發展,糖都在影響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身體力行的加入到反糖陣營中,2015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所有地區推出的軟飲品類的蔗糖含量都有明顯的下降。
數據來源:Euromonitor Intermational
人們雖恐糖,但又不能沒有糖。從19世紀人類發現代糖開始,就在不斷嘗試投入到代糖的懷抱。
19世紀50年代為了讓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也能喝上帶甜味的汽水,紐約市一家慢性病療養院的Hyman Kirsch和Morris Kirsch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瓶無糖飲料“無卡”干姜水。
一些飲料企業迅速調整了產品配方,走上了減糖的發展路線,代糖再一次成為人類對抗糖的武器。1958年,皇冠可樂推出第二種無糖飲料Diet Rite(健怡可樂)。1982年可口可樂公司才效仿皇冠可樂推出了該款產品,2005年又推出了零度可樂(Coke Zero)。二者都是通過使用代糖,如安賽蜜、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來實現無糖、低卡的“健康指標”。
糖精、阿斯巴甜、安賽蜜、木糖醇、赤蘚糖醇、甜蜜素...這些零卡路里或者低卡路里的代糖,基本不參與身體代謝,主要通過和味蕾的甜味受體結合,將信號傳輸給大腦,產生甜的味覺。這和穿過舌尖,向全身心傳遞著美好安全信號的真糖在味道和感官上都是無法比擬的。
部分糖和代糖的來源及代謝方式 | 圖表:果殼
但人們對于代糖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
最新的臨床研究中,以赤蘚糖醇水溶液或作為食物的一部分給健康男性、女性受試者服用1至14天,通過對排尿量、飲水量、血液學和胃腸道副作用進行評估以及對尿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赤蘚糖醇有助于防止高血糖引起的血管損傷。這對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降低他們發生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
赤蘚糖醇對血糖和代謝參數的影響
代糖是國家規定,允許在食品飲料中使用的安全添加劑,根據用量規范使用,是相對安全的。相比蔗糖帶來明確的肥胖、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代糖仍然是更明智的選擇。
各種代糖的爭議點 | 圖表:果殼
新生代們的選擇:更健康
在現代,一些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以“用戶第一”為前提對旗下的無糖產品進行迭代和升級,首次在銷量數據上實現了突破。
不久前,《第一財經》“金字招牌榜單發布”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以0糖氣泡水走紅的元氣森林位居碳酸飲料品類榜首,而過去五年,這個位置一直都屬于可口可樂。元氣森林氣泡水其甜味來源主要成分就是赤蘚糖醇。
《金字招牌:碳酸飲料類榜單》| 圖表:第一財經
近兩年,隨著新生代健康意識的覺醒“佛系養生大起底,保溫杯里泡枸杞”,90后們對美和健康的追逐已經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以元氣森林為首的無糖飲料們,乘著這股風潮打著“好喝不胖”的賣點貼合現代人的需求,開始占領人們的冰箱和味蕾。
隨后,老牌和新品飲料開始模仿著在瓶身上放大“無糖”和一串“0”:今年2月,伊利上市了伊然乳礦氣泡水,以0糖0卡0脂為核心賣點;3月,統一推出高端無糖茶飲“茶里王”;4月,健力寶以微泡水作為20年首推新品,主打“零糖零脂”概念;8月,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之女宗馥莉旗下飲料品牌KellyOne,推出了一款名為“生氣啵啵”的0糖0卡蘇打水。除此之外,銀鷺、康師傅、農夫山泉、冰峰等飲品企業也相繼推出了無糖新產品。可見,市場認可了這一趨勢。
圖片來源網絡
此外,無糖植物肉腸、低糖餅干、無糖果凍、無糖脆脆蝦...不只是飲料,無糖、低糖產品正在全方位、無死角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糖的前世今生已經被現代科學摸了個遍,綜合來看,任何一種糖都不是100%健康安全的,蔗糖攝入過量的危害已經被科學證實。
如果戒不掉糖,那么代糖無疑將是更明智的選擇。